三亿体育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导读:在一个倡导个性化的时代,风格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服装品牌的生死存亡。而能够赋予一个品牌、一个人服装风格的人,就是设计师,李文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年轻时在老国企“混日子”,李文爽不甘心三亿体育。凭着对服装设计的执念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她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服装定制工作室,将“高级定制”概念成功引入中国。从此,人们更多地只称呼她为文爽。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文爽又创立了个人品牌“法·法”。
20多年过去了,文爽积累了很多,也思考了不少。眼看着传统服装行业在新形势的冲击下日现颓势,她一番谋划,联合行业内外大咖办了个“中国年轻设计师创业大赛”,为的是反哺这个她热爱的行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她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也就是现在的清华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因此,文爽的身上一直带着设计界“高材生”的印记,心里始终认定自己就该做服装设计领域最前沿的东西。
“我是一个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半辈子设想完了的,后来的经历只要不符合我的方向,我就排斥。”文爽直白地对记者说。
那时候依旧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毕业生“包分配”的政策,文爽一毕业就被分配到辽宁省教育学院,出路不错。然而,文爽的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报到当天,她就拒绝了这份工作,于是又被重新改派到一家大型国企。
在这家国企三亿体育,领导分配文爽去给衣服做花型设计,也就是画图案。“这跟服装设计没关系,我不是做这个的。”文爽又一次拒绝了,于是就被安置到了一个没什么实际工作可做的小厂。
在这里,她心理落差极大,“刚去的时候一回家就哭”。为了尽快入行,她只能在一个做服装的企业又找了份兼职。那段时间她白天在厂里上班,傍晚去做兼职,一做就要做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还要加夜班。劳累但很开心,她又能够真正接触到服装设计了。
后来经朋友介绍,文爽为这个小厂承接了个加工项目,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做服装”了。跟老师傅一起铺布、画皮、打版……文爽干起活来毫不惜力,也不计较是否加班,因为这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
厂长看见这个执着的大学生如此踏实能干三亿体育,便把小厂的加工任务全部交由她打理。文爽从这里学会了如何安排生产、走生产流程、给工人分配任务等等,“在小厂工作的这段日子是我创业的基础”,文爽说。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文爽终于被调入了设计部。本想着这下子可以真的做服装设计了,但好景不长,设计部面临被裁撤,文爽再次陷入了迷茫。几经波折,她还是跳槽离开了这家国企,开始了“打工”的日子。
然而,受过大国企正规流程熏陶的她,特别看不惯一些私企的不专业。于是她接二连三换了几家公司,有的甚至只待了两个星期。“那时候好多服装公司特别热闹,大家经常一起聚餐到凌晨,但就是光热闹不干事。”她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90年代初,文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做高级定制,也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做属于客户自己的衣服。这对设计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极富创意,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的创意与客户需求结合起来。文爽做到了,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起初,文爽只是将一件自己设计制作的白色上衣挂到朋友在北京西四开的一家小店里卖,标价168元,并在衣服上注明“设计定制”的字样。这在当时人均月收入200多元的情况下也算是价格不菲。但没想到,衣服很快就卖了出去。接着,她陆续接到了一些外企白领的订单。
有了市场基础,文爽便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爽工作室”,又给自己的工作室写了个简单的介绍,发给亲朋好友,算是宣告自己创业了。一个朋友把歌手孙浩带了过来,文爽便有了第一个正式客户。从此,文爽的服装设计之路越走越顺。从1999年起,她设计的服装便陪伴宋祖英走上世界各大舞台;中国“”也多次身着她设计的服装亮相;多年来在春晚的舞台上,周涛等主持人的华服也都出自她的手笔;导演孟京辉的多部经典作品也有她设计的支持。文爽实实在在闯出了人气和口碑。
要文爽设计衣服,客户必须很明确地告诉她使用的场合,要细化到什么剧场、多高的舞台、什么样的灯光、什么样的观众;还要说明个人喜好、诸如导演这样的周边人的喜好等等三亿体育。聊完这些之后,文爽便在脑海里勾勒印象,反复琢磨细节,包括用什么样的材料,该如何去体现等等。
1999年宋祖英第一次出国到悉尼歌剧院演出,文爽就是这样为她量身打造了演出用的礼服。“这是她第一次出国演出,会有强烈的紧张感自不必说。而且,国外观众的习惯是演出开始及演出过程中不会打断演员,只有演出结束以后才会有掌声,不像国内是演员一上台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样的不同也会加剧她的紧张感。所以我设计的衣服必须能够给她热场,帮助她放开了去唱。”
所以,文爽特地在裙摆上装饰了长短不一的金属管,每根金属管里有一颗铁珠,裙摆一动,金属管就会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身着这套礼服,叮叮铃铃声中,宋祖英走上舞台,掌声热烈,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她对自己的设计要求极为严苛,“我就是一做上衣服就较劲,总觉得我做衣服就必须做到最好。一眼看上去不符合我的标准就得重做”。也就是因为这样,文爽的作品才会频繁出现在中国甚至世界最高标准的舞台上。
“设计师的标准决定了他的东西是哪个档次的,我就是只做精品,用精品来体现我的价值。就好比唱歌,是唱一首别人的歌还是唱一首自己的歌?我选择后者。”文爽说。给名人做的越来越多之后,圈里也有其他艺人找到她,想要仿制一模一样的衣服,文爽都婉言拒绝了。在她心里,创新才是设计师存在的意义。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前期推广,2004年,文爽的个人品牌“法·法”创立了,并且很快就实现了盈利。对于品牌的东西,文爽的执念就是客户满意不够,得客户周围的人也满意才行。“必须别人看到这件衣服问你这衣服哪来的才行。可能这个人本身不太出挑,但穿上我们品牌的衣服就会得到好评,这才是设计师的作用。”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从事服装行业的年轻人变少了,也就减少了行业的生力军。同时,传统服装行业原有的客户群也老化了,缩减了行业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电商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很多人不再愿意去大型商场买衣服了,这也给传统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传统服装业一些高端品牌特别讲究品质,这与电商所倡导的快捷标准是不同的。在很多传统品牌要么倒闭,要么残喘的情况下,传统服装行业就面临一个传承的问题三亿体育。
“很多业主年龄都在40—60岁之间,他们可以把品牌的技术部切掉,只卖存货,不做新款,或者是干脆将服装店关掉,潇洒退休。但这样他们原有的精品技术就丢失了,那些资深的行业人才也没有稳定的去向,很难再被找到。如果想要重建这些,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而有一些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
说到这里,文爽又忆起多年一段往事。她当时遇到了一位从七岁开始学徒的老裁缝师傅,就是这位师傅让她领悟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到和巧妙。当时她设计了一款桑蚕丝缎的衬衫,前襟上有个单层弧形造型,技工做了几次,都没有达到她想要的效果。面料在缉线过程中拉伸开了,难以平展,像个荷叶边。
老师傅看后,用一次性筷子在做缝上刮了1厘米宽的糨糊,边儿就硬挺起来了。糨糊干了之后,他又用指甲刮了一遍,之后从嘴里拽了根线出来,摁在做缝上,走了一圈,用熨斗折了个边,之后又走了一圈,又折了一个边,一个圆顺整齐的净边就烫好了。
“西式的剪裁讲究解析重组,重在结构;而中式剪裁则尽可能运用布料与人的关系,结构能少则少,但穿起来服帖顺随,动有余地,静则端庄,最大限度地达到了人衣合一。我希望这些珍贵的技术不要因为传统服装行业的衰落而失传。”文爽说。
经历过这些以后,她决定要反哺回报这个行业,就联合各方举办“中国年轻设计师创业大赛”。通过这个大赛,文爽一方面想为年轻设计师找出路,鼓励他们留在服装行业;另一方面想让年轻设计师能够和传统服装行业的技术人员们对接上。
文爽和她的伙伴们在赛制的设计上费了不少苦心,核心就是要把选手们推到市场上,让他们真正体验创业的过程,也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市场概念,而不是简单制作一件衣服或者画个设计图纸就可以了。
在大赛的环节设置上,她提出要考虑到应充分利用“粉丝经济”的特点,帮助设计师们迅速搭建起个人粉丝市场,对未来个人品牌推出做准备。同时,这也是设计师“自我经营”的好机会。
文爽希望借此机会,让一批年轻设计师能真正实现创业留在服装业,能坚持传承下她心疼的那些有可能会流失的精品技艺。此时的她,执念于此。(文/千龙网记者戴琪)
图为文爽设计的作品,以“世纪女王”为主题,高贵典雅、复古端庄、西式裁剪。受访对象供图。